【释义】
《吴越春秋》是东汉史学家赵晔所著的一部有关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历史的著作,今存十卷。前五卷为吴事,起于吴太伯,迄于夫差;后五卷为越事,自无余以至勾践,注重叙述吴越争霸的史实。
“民富国强,众安道泰”出自第八卷《勾践归国外传》,意思是人民富裕、国家强盛,社会安定和平。《勾践归国外传》记述了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放回越国后,卧薪尝胆,励精图治,重用范蠡、文种等人,通过一系列发展生产和提升军队战斗力的措施使越国民富国强,具备了伐吴复仇的能力。
中国古代就有“藏富于民”之说,认为只有百姓生活富足,国家才能繁荣稳定、长治久安。故《吴越春秋》把“民富”放在“国强”之前。
【解读】
2021年1月28日,中央政治局就做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重点工作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引用古语“民富国强,众安道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
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14亿多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大幅度提升,用几十年时间完成了其他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共同富裕道路作了新的探索,对共同富裕理论作了新的阐释,对共同富裕目标作了新的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的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我们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解决好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更加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作者 杨立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农业农村部:2022年生猪出栏6.99亿头 供应有保证******
中新网1月18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在会上介绍,生猪是重要的农产品,也是重要的民生产品。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猪肉是餐桌必需的,也可以说是反映小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从去年的情况看,我可以欣慰地告诉大家,去年生猪出栏6.99亿头,平均两人一头猪,我们的生猪供应有保证。
曾衍德表示,当时正值备年货的重要时段,从常年情况看,这个时候生猪应该处于价格高的时段,但今年的情况有点特殊,与往年有所不同,生猪供应呈现了三个新的特点:一是出栏增多。据农业农村部总监测,12月份生猪出栏量环比增长18.3%,同比增长7.3%。二是消费偏弱。受新冠疫情影响,餐饮和集团消费尚未完全恢复,猪肉消费出现“旺季不旺”的现象。三是价格下降。今年1月第2周,全国生猪均价16.3元/公斤,连续11周回落,已低于16.7元的养殖成本,部分养殖场出现了亏损。
曾衍德强调,对于今后一个时期生猪行情走势,价格波动是必然的,我们的目标是要波动频次降低,幅度降低。从趋势看,关键是看三个因素:一是能繁母猪存栏量。1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接近4400万头,为正常保有量4100万头的107%,就是说比正常保有量多了一点,略高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限。二是中大猪存栏量。11月份和12月份,全国规模猪场5月龄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分别增长10.9%和5.6%,这些猪大约在春节前后陆续出栏。三是新生仔猪数量。前期新生仔猪数量增加较多,这些猪大约6个月左右就要出栏,后期上市将增加。综合判断,春节前后,生猪出栏不会比去年同期少,加上节后猪肉消费进入淡季,猪价走低的趋势明显,生猪养殖可能进入阶段性亏损。(中新财经)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